一带一路 大道同行
向海发展气象万千 铁山港谱写海丝新篇章
8月的广西北部湾港北海码头铁山港作业区,货轮穿梭,“巨臂”起舞,湛蓝的天空与平静的海面融为一体。
汽笛乍起,一艘巨轮即将起锚远航。“现在马上驶离港口的货轮装载了出口欧洲的5000吨水泥。”铁山港作业区机械部带班蔡世君转身再指远方,“那艘货轮来自越南,进口的是3.9万吨用于造纸的木片。”
说起现在的吞吐量,已在铁山港工作整整10个年头的蔡世君滔滔不绝,颇为自豪。“今天共7艘货轮抵达港口,其中6艘来自东南亚和美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内外贸易带来不小变化。”
铁山港,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地处华南、西南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如今已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货畅其流,一片繁忙。据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覃崇健对人民网记者介绍,北海码头下辖的铁山港作业区、石步岭作业区共有11个万吨级生产泊位,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撑。
“目前,北海码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为内外贸运输服务的综合性商贸港口。”覃崇健介绍,北海码头在构建“港-产-园”融合发展格局、服务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已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北海码头如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释放“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在覃崇健看来,要借助临海优势,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构建起“港-产-园”高度融合、“港-工-贸”互相促进的发展体系,才能助推临港产业大发展。
“要促进港口规模化、智慧化、专业化绿色发展,并持续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北港力量。”覃崇健对将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要想富,先建港。打造好向海经济,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铁山港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晓华介绍,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重点打造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纸和新能源五大主导集群产业。2022年,工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了1625.6亿元,同比增长21.6%。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出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将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能级,着力提高通道运行质量效率,持续优化通道营商环境,大力推动通道经济融合发展。其中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完成700亿元,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等重点任务。
“目的就是要奋力推动北部湾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陈晓华说。
最新数据显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2023年1月-6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60.3亿元;完成税收58.9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完成工业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外贸进出口98亿元,同比增长15%。
“在未来发展中,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将聚焦主导产业扩规模、提层次、强实力,加快绿色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推动金属新材料产业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壮大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造纸全产业链和能源产业集群,目的就是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力争到2030年,工业区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陈晓华告诉人民网记者。
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依然一片繁荣。蔡世君腰间的对讲机里再次传出作业指令,烈日下的铁山港作业区,一个个建设者转身进入工作状态。“用我们的力量,为共建‘一带一路’做点贡献,是一种幸福。”蔡世君说。
涛声越千年,风起再扬帆。北海的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凭借区位优势,铁山港正在奋力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人民网) 【编辑:付子豪】
中新网兰州8月18日电 (闫姣 李亚龙)从“沙漠驼铃”到“钢铁驼队+空中丝路”,漫漫古丝路商道在现代科技加持下,于近年来重新唤归贸易盛景。地处丝路黄金段的甘肃省,今年以来开辟多条外贸新线,为“新丝路”贸易长廊添彩助力。
作为落地在甘肃的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地处枢纽地带,今年以来在“钢铁驼队”运输方面,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到发129列,同比增长14.2%;在“空中丝路”方面,累计开通国内国际城市运输航线240余条、国际货运航线18条,执飞国际货运包机21班、货运量近千吨。
8月3日,位于兰州新区的国际班列正在进行货物装卸作业。李亚龙 摄
“兰州新区今年新开辟国际货运班列特色线路4条,新开辟‘兰州-莫斯科’‘兰州-新西伯利亚’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首次打通塔吉克斯坦金精粉进口通道,首次发运数字化“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班列,开辟“兰州-印度孟买”陆海多式联运南亚班列新线路。
8月3日,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内,往来车辆运输货物。李亚龙 摄
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物流集团路港物流公司商贸流通部负责人杨铭说,“中川北站物流园目前有中欧线路、中亚线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海铁联运、南亚路线、中老班列及中吉乌班列,运输货物涵盖泥炭土专列、电解铜专列、木材专列、太阳能板专列、PVC颗粒专列、沥青专列、纸浆、棉纱、粮食专列、百货、机械设备散列、金精矿、起酥油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兰州新区已面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运行国际货运班列,联通兰州至东盟、南亚、欧洲地区国际空中商贸物流通道。国际货运班列自2015年首发至今,共计到发班列748列,运输货物115.64万吨。(完)